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MOOC:一个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发布者:肖天骏
热度1084票  浏览10次 时间:2013年10月11日 08:44
工业绞盘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OOC领军机构Coursera1从建立到获得百万用户的速度甚至高过Facebook网站。笔者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同时也大胆地想象一下未来MOOC在中国的发展。

为什么想学MOOC

当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专业词汇成了经常关注的关键词,导师也教导我们要尝试在国际权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文章(研究成果)。我有一种源自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兴奋,但很快意识到接下来将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挫折的断层期与摸索期。这个断层是必然存在的,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发展历程。不了解问题,不打好基础,直接跳过发展阶段而硬闯前沿,结果很可能是碰壁。这种挫折来源于两点:对知识主线的把握较差,表现为阅读文献的内化不深;对问题之间边界的把握模糊,表现为确定不了解决当下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闭包。

这让我忽然意识到了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包括三种:由该方向最优秀的研究人员主讲的课程,边教授边动手实践的课程以及顺着知识发展通向问题前沿的课程。我们需要一座“桥梁”,把我们引入问题的前沿阵地,而不再是隔岸观火看看热闹。这样的课程以往是稀缺资源,各个方向优秀的研究人员分布在世界各地,一所实体大学几乎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提供这样的课程。而此时
MOOC的出现给了我这样一个普通研究生获得这些课程的机会。在了解MOOC的形式之后,我当晚就坐下来,思考自己在参与研究与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定位自己需要“架桥”的地方。我结合MOOC的课程清单,用了一个学期加寒假的时间,修完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for machinelearning)、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 a service)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初等统计(statistics one)三门课程,目前还在修其他课程。

对MOOC模式的感受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也许是
MOOC的课程怎么学、效果好不好?评判一个教育模式的好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简单地从参与者的热情投入以及课程的安排形式来看,MOOC已经做到了网络教育之前没有做到的东西。

学生的热情主要由课程的内容决定。当
MOOC将全球最好的课程放到网上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不需要动员。通过与MOOC学员的线下交流,我了解到利用课外时间或工作之余参与MOOC学习的学员一般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或者较为浓厚的兴趣。若没有MOOC的出现,这些目标和兴趣可能会被耽误、搁浅,所以当我们发现MOOC之后,是欣喜和跃跃欲试的。此外,由于这些课程不是被安排或分配的任务,在MOOC上修一门课程时不会带有额外的心理负担。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当知道自己的课程会被几万甚至几十万学生同时修学的时候,也可以在课上感受到他们不同寻常的热情和认真,甚至还出现了老师在网上晒学生数量的有趣现象。这种热情带来的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家都愿意动用一切空余时间去看视频、想问题、写程序和做作业。

在课程安排上,
MOOC给人的感觉是真正地在上一门课程,这一点是与之前被放到网上的视频课程的最大区别,后者面对的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前者还能兼顾屏幕前的学生。为了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MOOC的一节课被分成很多小节,老师上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让学生在网页上做一个与刚刚讲完知识点相关的小题。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机器学习课程上,老师每节课还会留出时间现场回答MOOC学生通过网络发来的问题。上课需要做作业,每周基本上都会有编程作业及习题,保证学生紧跟着教学进度不掉队。此外还有考试,这决定你能不能拿到这门课程的通过证书。这一机制对学生的压力不小,虽然导致坚持把一门课上完的学生在总选课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小,但保证了课程质量。对于很多像我这样习惯了应试教育闷头自学的中国学生来说,MOOC课程已经达到了我们对于优质课程的期望。除此之外,MOOC还引入了更多反馈与互动的模式,比如课程问题讨论区,文学类课程上同学之间互相给作品打分等。通过这点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国外学生是不同的,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还会有很热心的同学贡献自己从别处找到的学习资料。我在学校的课堂中对这些现象已经很陌生了,开始思考这些年我们是不是错过了课程学习很多应有的元素?

总的来说,
MOOC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它将课程进度产生的压力与参与者自己的动力较好地进行了融合,使学习能很快的“上道”。它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优质知识。

MOOC
课后思考

MOOC
让我重新去体会课程,去感知学习,因为它让我有了动力、有了选择,这两点恰恰是最能引人思考的。

思考由动机和目标驱动,我在选课程时心中有着修完这些课应达水平的期望。为了达到期望目标,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反思自己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怎样才能更好更多地吸收知识,并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神经网络课程为例,
内容由浅到深,最后几周的课已经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方法以及目前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思想,这些已经不是通过做几次编程作业就能够掌握的。由于这一知识又和我所研究的领域息息相关,我便在课后积极寻找实践深度神经网络的科研机会。选择的机会来源于MOOC开放的形式。就计算机类课程来说,不少课程的内容是重叠的,一门课程甚至有两所不同大学的老师同时在开,教学方式与课程安排都会有区别。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思考自己适合哪种风格,哪些教学内容对解决自己在工程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最有效。比如机器学习课程,讲课的人有Coursera的创始人之一安德鲁·恩格(Andrew Ng)教授,也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阿布·莫斯塔法(Abu-Mostafa)教授。我在试听了一两节课并浏览了课程的论坛后发现,恩格教授的课程可以很快地让学生开始用机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重视动手去实现机器学习算法;而莫斯塔法教授的课程会更多地介绍机器学习理论,他在第二节课就抛出了“学习是否可行”(is learning feasible)这样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来证明机器学习的可行性。我在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可以经常去实践机器学习算法,但经常弄不清楚为什么某一种方法是有效的这类问题。因此,我选择了莫斯塔法教授的MOOC课程。

MOOC模式下,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思考,安排自己的学习并对学习负责。这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让人收获颇丰。

从学习受益说开去

MOOC
的核心思想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在线教育”(the online education for everyone)。教育是为了使人受益,对我这样的研究生群体来说,自然是帮我跨越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研究之间的“断层”。从MOOC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我所在的群体,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MOOC课程除了根据学科和难度来分类之外,根据学员类型进行分类也有实际意义。我对此进行了一个粗粒度的区分,至少有4类学员能从MOOC中受益:

1
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生。这个群体以前是有限的,但随着升入大学的途径增多,受众也变多,包括重点中学里对高中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保送生、自主招生学生、准备出国上本科的学生等。他们需要大学基础课程,比如微积分、编程基础,这些课程能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课程,迈进专业学习阶段。

2
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这个群体不仅包含研究生,还包括已经工作的研究者。他们可以通过MOOC较快地更新专业领域内外的知识,这类群体需要的课程专业性质很强,比如机器学习、微分几何等。

3
求职人员。他们的教育经历可能没有特别高的社会认可度,在传统课堂能学到的课程可能无法让他们掌握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他们需要实用性强的课程,比如数据库使用等。

4
学习爱好者。


问题、挑战与思考

MOOC
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教育资源的开放是一个早已被提出的思想。MOOC利用了当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以及高等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开放的环境,较为集中地解决了一批教育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问题。从MOOC推广者与建设者的角度来看,MOOC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依然是教育资源问题,其核心是拿什么样的课程来共享,而关键是让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课程的难度、课程的评价与考核等问题是教育界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但有一些观点已经在MOOC的前几波浪潮中达成了共识,比如:优质的课程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学生慕名而来,传统教育不一定优于网络教育。关于如何让学生学习,老师、学生和计算机科学家都在关注。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网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挑战。此外还衍生出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互动,如何让老师花较少的时间提供对较多学生有帮助的反馈,如何能够吸引坐在屏幕前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些挑战的一次次突破会让MOOC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对于MOOC的建设者来说,这些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因为MOOC本身是一个值得为之投入的事业,所以这些问题令人充满激情与动力。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需要慎重思考所面临的问题。学习者可能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过于贪心,看到好的课程都想上,导致时间安排不过来,耽误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把
MOOC课程当作“灵药”,过于强调课程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锻炼与提高。我们应认识到MOOC的局限性,目前它还是无法替代研究生培养的,因为研究强调创新性与大量的实践探索,不仅仅是已有知识的实现。对于研究生来说,MOOC的学习最好有导师参与。导师在明确MOOC是一个有帮助的教育资源与学习手段后,可以指导学生选课。

MOOC
在中国

据悉,
北京大学也要开办MOOC,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事业。负责主持此事的李晓明教授也表示“大家都不怀疑MOOC对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在具体发展路线和前景上还有各种困惑”。

目前容易引起困惑的是北京大学对课程的认证与社会对北京大学课程的认可,这两点关系到北京大学
MOOC的实际运作、社会影响以及学员收获。在MOOC课程结束后,成绩合格的学员会得到授课教师与所在机构颁发的结业证书,一张证书就决定了MOOC模式的后效性影响。MOOC开课学校给学生颁发证书,是不是就说明该生在这门课上达到了该校要求的水平?对于这个问题,MOOC课程提供者、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包括教育部都需要考虑。对于专业性技术性的课程,证书是很有意义的,这个证书的真正价值是在全国树立了这门课程的一个标杆,告诉大家应该做到怎样才能够被北京大学等高校认可。

国内需要优质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多,如果社会各方面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国高校自己的
MOOC一定能进入良性循环。这个项目启动时,首先可以考虑做一些限制,然后再逐步开放,比如采用公选课全面开放,专业类基础类课程合作开放的格局。合作开放是指其他机构或单位可以申请与北京大学MOOC的合作,北京大学对此提供的证书能获得对方机构的认可,对方机构同时也要负责课程知识的考核,相当于一个双向认可;高中也可以与北京大学合作,例如将北京大学MOOC的微积分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大学课程的先导学习,上了大学后,北京大学和同盟高校认证学分等。

TAG: MOOC
顶:46 踩:5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5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302次打分)
【已经有318人表态】
42票
感动
37票
路过
39票
高兴
24票
难过
41票
搞笑
32票
愤怒
68票
无聊
3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