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向前跑,向前跑,和世界一起跑”——福田汽车国际化纪实

热度455票  浏览34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20:59
工业绞盘

福田总经理王金玉与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共同见证蒙派克上市。

  去年年底的一天,记者前去福田汽车公司采访,福田海外事业部经理李晓帆正忙得焦头烂额。上午的会开到中午一点半,抽出半个小时接受记者采访,两点又开始了下午的会。

  这个过去只有三五人、一间办公室的小部门,最近几年连年膨胀,从别的部门调人,从大学毕业生中挑人,到国外招人……人员一下子翻了几十倍,一二百人占去了新办公楼两层,还显拥挤。

  增人意味着增加开支,可福田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面对这个迅速“发福”的部门,却一脸的得意。

  这是为何?从某种意义上讲,福田已不仅仅是北汽的福田。开始迈向国际化的福田,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去实施它的国际化战略。

  如今,在研发、生产等领域福田与德国奔驰、美国伊顿和英国莲花等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在巴基斯坦、乌克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个工厂;在日本、欧洲和我国台湾等地建起了海外研发机构;与康明斯合资在北京建立全球最大的发动机厂……

  正如福田人自己的歌中所唱:“向前跑,向前跑,和世界一起跑……”

  福田汽车来了

  2006年9月,德国多家媒体的头版都充斥着这样一个标题———“中国汽车来了”。

  触动德国媒体神经的是,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竟然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德国召开新车发布仪式,这辆新车还被德国施拜尔科技博物馆收藏。这是该博物馆第一次正式收藏中国商用车产品,也是继“前进号”蒸汽机火车头后,该博物馆第二次收藏来自中国的交通运输类产品。这辆车,便是中国福田重卡欧曼ETX。

  时隔半年,2007年4月10日,福田汽车把蒙派克商务车的全球上市仪式搬到西班牙奥运之城巴塞罗那,并在这里对欧洲首批经销商进行了授牌。

  福田汽车从2000年在广交会上签下第一笔出口订单之后,汽车出口量一路增长:2002年一年出口500辆,2003年1600辆,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000辆,2005年突破1万,2006年是1.67万辆,2007年突破了3万辆……“十一五”期间,福田的目标锁定为20万辆。

  目前福田汽车已经跑进全世界48个国家,主要出口地为北非、中欧、西亚等地区。

  这个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真正实现了“走出去”。但赵景光却说:“国际化,不是出口几台车就算数的。”福田的成功在于把国际化当成一种战略去研究,而这些令很多国内同行兴叹的数字,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海外业务的售后服务采用包干形式,把车卖给经销商的同时也把售后服务一块包给经销商。而福田汽车则把售后服务放在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位,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细分的质保政策,真正体现为消费者负责、对福田品牌负责。不仅如此,福田汽车还专门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升级。

  福田汽车每年都要举办海外经销商培训班,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经销商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全部由福田汽车承担,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以上。

  福田的“霸王条款”当年名噪一时。“我们在国外找经销商,不光看营销能力,还得看服务能力。签经销合同的时候,我们专门有一条,就是经销商必须将整车售价的3%%到8%%用来购买配件。”李晓帆说。

  这一条款虽然经历了艰难的谈判,但最终被世界各地经销商所接受。销往国外的福田汽车坏了,不必再等上一两个月才能装上配件。这不仅使中国汽车的质量和信誉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出口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到目前为止,福田汽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海外市场发展体系,出口区域选择、法律环境对策、市场需求调查、竞争对手研究、营销策略、品牌战略、销售和售后服务代理商培育等复杂的问题在福田汽车被当作战略问题研究。

  福田汽车设有战略发展部专门负责对国际市场的研究,“2008年立项的市场研究资金都是与国际化有关的,投入了三四百万元的研究经费。”赵景光说。

  令人“垂涎”的人才“花名册”

  人才,几乎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在实现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障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张小虞说:“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国外实现销售、组装、建厂,没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从高层到工人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如今的福田已经实现了人才的国际化流动,在与著名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中,“我们的技术人员去他们那里上班,他们有人来我们这儿上班”。

  在采访福田高层管理者时,记者惊异于他们在短短数年间迅速集合起来的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邬学斌、叶子青、王洋、刘明隆、谭方平、任起龙、蒋晓春……这些曾经供职于福特、通用等著名国际汽车企业的华人汽车精英为国内众多汽车公司所觊觎,如今,他们都身穿福田的工作服。

  邬学斌,现任福田汽车公司总设计师兼工程研究院院长。40岁的他是底盘和刹车系统的专家,曾在通用、福特等汽车公司工作12年。2002年5月,邬学斌回国,一个月内,他把国内的各大知名汽车公司转了一圈,准备“落户”在中国南方的某汽车公司。而在这时,远在北京的福田汽车“三顾茅庐”。“不光是说客来了几拨,王金玉总经理每月还至少给我打一个电话,像老朋友那样对我嘘寒问暖。”邬学斌记忆犹新的是,他每次出差到北京或在北京转机,福田汽车的高层领导总能赶去请他吃饭喝茶。“福田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我。”2003年2月邬学斌投奔福田。如今,他已是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里20多位“洋专家”和1000多名技术人员的“头儿”。

  叶子青,现任北汽福田总工程师、乘用车所所长。1990年获得美国工程学硕士,曾供职于福特汽车产品设计和研发部门。设计研发历来是全世界汽车企业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门,中国人极难涉足其中;而叶子青却参与或主管从轿车到SUV到皮卡几乎所有乘用车型的项目,一干就是12年。2005年,他拒绝了福特驻亚太地区总代理的任命,回到了福田。

  谭方平,曾担任福特汽车公司轿车开发管理团队资深分析师,对开发策划、流程管理有现代管理手段及实际经验。参与过发动机生产线NVHEOL测量环节设备、方法,自动变速箱新产品开发、电控系统标定匹配开发、控制算法开发,换档时间表、扭矩控制、液力扭矩转换器离合器控制、电磁阀控制策略设计,仿真模拟、分析标定和实车标定。曾担任伟世通亚太区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日本东广岛本部马自达J94项目经理。主持马自达626ECU整车标定发布。

  任起龙,现任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特级专业总师,也曾在福特公司工作多年……

  “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也带回了国际化的视野。这些从国外特聘回来的专家为福田新一代产品的研发确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欧洲技术路线。”赵景光的兴奋溢于言表。

  学会利用全球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

  “汽车业国际化绝对不是卖了三五台车!”张小虞这么认为,赵景光也这么认为。

  人才、资本、市场、技术研发……所有要素的国际化,才叫国际化。

  上市、合资、拓展海外市场、全球招聘人才,福田有条不紊地实现着资本、市场、人才等的国际化。

  早在2001年,福田汽车确立了“战略管理学通用、作业管理学丰田”的标杆学习理念,引进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力争从战略、作业、技术全方位实现与国际化水平对接。

  而技术研发的国际化需要一个过程,福田的技术积淀已经具备基础。为加快国际化进程,近年来,福田汽车加强了与汽车产业链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集成知识,链合创新”模式下,福田汽车在研发、生产等领域与德国奔驰公司、奥地利AVL公司、美国伊顿、英国莲花公司、戴—克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2006年4月8日,福田汽车、潍柴动力、德国奔驰、奥地利AVL在人民大会堂缔结了三国四方联盟,四方将共同开发设计领先国际的汽车动力产品。

  2006年10月19日福田汽车和康明斯签署了正式合资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对等比例组建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2.8L、3.8L柴油发动机,能够满足欧III、欧Ⅳ及以上排放法规要求。

  通过这些国际合作,福田汽车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而且还整合了全球资源,有利于打造福田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缩短整车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福田还学会了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中利用全球技术力量。福田汽车很多新产品的开发都是依靠国际国内专家的集体智慧实现。2006年3月福田新上市的奥铃系列新品就整合了国际专家6名,国内专家14名的集体智慧。英国莲花的RichardJackson负责NVH、SimonMaddison负责平顺操稳,日本五十铃的齐藤浩二负责底盘设计,马上征宏负责车身设计、丰田的河首逸郎负责开发质量控制。

  福田人说,类似的产品开发在福田已司空见惯。福田“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

  面对国际化过程中的很多误解,赵景光说:“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合资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政绩、脱困、拉动经济增长,没错,但根本目的是要实现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很多汽车公司合资,只是实现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合资产品必须使用双品牌,比如福田奔驰、福田欧曼。通过合资,提升品牌的管理、技术、产品制造精细度,毕竟是在最先进的生产线上,会学到很多。”

  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刚刚发展了11年的汽车企业,福田在国际化道路上要面对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竞争对手。张小虞却缓缓地说:“我们要对中国汽车企业有信心,发展需要过程,他们一定会越走越好。”

顶:25 踩:4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8 (14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113次打分)
【已经有130人表态】
31票
感动
11票
路过
16票
高兴
12票
难过
15票
搞笑
11票
愤怒
16票
无聊
1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