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谷歌修正社交网络行进路径

热度338票  浏览9次 时间:2011年5月05日 16:26
工业绞盘

8月初,谷歌宣布,运行一年多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 Wave将在今年年底寿终正寝。这是继不久前,谷歌宣布放弃销售自有品牌手机Nexus One后,又一颇具争议的决定。

那时,谷歌宣称“Nexus One太成功”而不需要再继续销售。而此时,对于Google Wave,许多业内人士则认为它“太先进”而失败。

不过,Google Wave的离去并不意味着谷歌放弃社交网络业务,相反,这正是谷歌欲发力抗击Facebook的表现:抛弃糟粕,另辟蹊径。

支持者力保Google Wave

虽然,谷歌高级副总裁乌尔斯霍泽尔在博客中坦诚“用户对Google Wave兴趣不高”,还是有很多用户爱上了它。

在谷歌宣布将放弃运营Google Wave后不久,一个名为savegooglewave的网站就迅速上线。“听到要关闭Google Wave的消息时,我们十分沮丧。”该网站发表声明表示。它甚至用“无价”来形容这款工具对用户的帮助。这些用户“每天都用Google Wave来和远方的合作伙伴一起,实时探讨项目进展”。“请帮助我们把它留下来,并在世界上传播开来吧。”该网站最后这样呼吁道。

并未有任何人或组织申明拥有savegooglewave,但大量拥护Google Wave的组织被列在了该网站上,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众多Twitter的跟随者。

该网站的支持者埃里克施密特甚至写了一封请愿书给谷歌,希望Google Wave能继续发展:“你们停止投资Google Wave,将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如果你们仍然认为这款工具没有未来,我们希望谷歌能开放代码和开发工具。”

虽然拥护之声不绝,但谷歌停止Google Wave的决心似乎已无法改变。一位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谷歌工程师阿伦透露,Google Wave的部分核心代码已经被开放出来,“希望爱好者们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延续这款工具的生命”。

用户需求还未产生

如果相关资源、需求没有跟上,那么再先进的产品也将走向灭亡。在很多分析师看来,Google Wave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美国IT网站eWeek分析称,Google Wave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太过超前。除了尖端科技用户外,“普通用户还没有为使用这种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络整合到一起的平台做好准备”。

这款工具诞生之初,被看做是对电子邮件的颠覆。电子邮件系统是一封邮件在发送者和接受者间传递。比如,你要让多人一起远程商量一个方案,就需要将邮件抄送给不同的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将附件作修改后再群发给参与讨论的人,这时候每个人都需要看好几份不同的文件。

而Google Wave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可以建立一次对话,并邀请人加入。在对话中,每个参与者可在上传的文档中实时编辑,所有人都能看到。换句话说,Google Wave 将E-mail 、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络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些功能听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不过,有分析师并不看好。其实,无论从该工具功能上的表述,还是从savegooglewave的申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Google Wave 更偏向于办公工具。“可是协同软件早已存在,企业可以用协同软件来实现远程办公。”一位分析师表示。同时,谷歌将Google Wave定性为社交工具,“但很多企业并不喜欢员工使用社交工具”。

依照这位分析师的思路,Google Wave在办公市场的使用范围与程度就大打折扣。而目前,大部分用户并不愿意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因此本身被视为办公工具的产品,就更难进入生活社交领域,更别说打败Facebook了。

太先进导致太复杂

其实,对于社交网络来说,用户基数越大就越能吸引用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可是Google Wave正好走上了用户规模小,从而导致更多用户流失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我很喜欢用Google Wave。但是,当我发现并没有太多人使用的时候,我还是决定继续用Gmail了。”面对即将逝去的Google Wave,一位用户显得十分无奈。

对于用户数少的原因,除了如上分析称“用户还未对Google Wave这一综合性产品产生需求”外,很多人认为“Google Wave太复杂”。

此前,一家模仿秀网站——EasierToUnderstandThanWave.com(网站域名翻译为:比Wave更容易理解)曾开玩笑说,令人头痛的诸如放射性元素、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等之类的课题,都比Google Wave容易理解。一位用户也指出,Google Wave对于普通使用者,甚至懂些技术的人来说,都很难理解。而且,“它的界面很奇怪”。

事实确实如此。Google Wave的界面不同于大部分社交网站,仅这一点就让用户需要花一定时间去了解各个界面的用途,以及按钮的功能。

而一份关于Google Wave的使用手册指出,很多用户使用Google Wave的第一感觉是“我没有了解它”或“这确实很烦人”。该手册分析认为,一方面,Google Wave提出了“将谈话看做文档”这一全新的概念,用户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该社交工具采用会话树形式,即非线性消息形式,这让看惯了线性消息的用户难以接受。

其实,无论是“将谈话看做文档”这个概念,还是采用会话树形式,都是谷歌创新的表现。但是,至少在目前看来,这些“先进”的概念、形式、技术等都无法与用户的习惯和需求相匹配,Google Wave可谓生不逢时。

欲借社交游戏上位

与众多Google Wave拥护者的态度相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谷歌的这一做法是明智的。

一位名为卡里姆的评论员表示:“即使是像谷歌这样拥有高端人才的公司,在Wave推出前也不能掌握它的未来。”他认为,当这个产品并不受用户欢迎的时候,谷歌及时地将其抛弃是值得赞扬的。

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在微博上指出:谷歌放弃了一年前力推的Google Wave,就像前一阵微软放弃大力推出的Kin手机一样。他认为,这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既不浪费公司资源,又不误导用户。

从这个角度来讲,谷歌放弃Google Wave,并非在社交领域退了一步,相反,恰恰起到了以退为进的效果。因为,用谷歌自己的话说,它“将重心放到其他的项目上”。

虽然谷歌并未明说“其他项目”指的是什么。不过,近日,谷歌对与社交游戏相关的公司进行投资或收购,倒是引起了业内不小的猜测。

谷歌先是对Zynga进行了投资,根据Zynga的介绍,Facebook中的多半用户都在使用Zynga开发的游戏。刚进入8月,谷歌又宣布收购了社交游戏开发商Slide——一家已经在Facebook、Myspace及其他社交网站上拥有可观业务的公司。之后不久,谷歌计划购买社交游戏支付平台Jambool的传闻不胫而走。

面对种种迹象,许多分析都认为,谷歌欲借社交游戏,击败Facebook等社交网站巨头。评论员迈克尔阿林顿就预计,谷歌有可能会推出自己的游戏平台,并使之成为Google Me——此前传言谷歌将推出的一款社交服务——的一部分。

“对谷歌来说,我们要建立开放、透明、有趣的途径,让使用者充分利用技术去与朋友交流。”在谷歌的官方博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虽然谷歌没有明确表态,但博客上的这句话,似乎透露出了谷歌的某些意图:谷歌已经把趣味性看做是吸引用户进入社交网络的关键因素。

顶:18 踩:3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8 (9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 (91次打分)
【已经有102人表态】
22票
感动
8票
路过
12票
高兴
17票
难过
11票
搞笑
11票
愤怒
10票
无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