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中国移动 TD悲剧?

热度533票  浏览18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20:59
工业绞盘

所有迹象似乎都表明了中移动支持TD-SCDMA——中国本土3G标准的决心。中移动已宣布将2009年TD-SCDMA的CAPEX从人民币300亿元调高了近一倍至588亿元,各地TD二期网络项目纷纷投建,普通消费者也感觉到各种媒体上越来越多的3G广告……然而如火如荼的投资和建设热情之下,TD的时代是否就要来到?细心的行业观察人士发现,在中移动新推出的188号段TD服务中,并没有对这一本土标准的大肆宣传或冠以TD之名,而代之以一个笼统含混的3G。

好戏开锣了?

实际上,TD的前景仍然未见光明。即便对于富可敌国的中移动,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即便已经上马3G多年的国外运营商,仍然找不出一项有足够盈利能力的服务。在TD-SCDMA所支持的业务中,除了可视电话是其特有业务,其他业务品种在纯GSM环境下均可支持。相对于巨大的TD网络建设费用和用户的迁移成本,仅仅靠可视电话一项业务实现服务差异化并盈利,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TD至今没能赢得主要手机终端供应商的支持。对于手机用户,终端是其和运营商之间的唯一服务接口,也是最直观获得服务体验的门户——而这恰恰是TD最薄弱的环节。除了三星,LG和摩托罗拉在TD二期期手机招标中合计中标3万部外,其他主流手机厂商或者还没有推出产品,或者只有个别型号参与竞标。在缺乏主要终端供应商支持的情况下,如何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如何将服务以最好的形式展现在终端上,成为中国移动面临的最大难题。尽管中国移动警告国外厂商,不支持TD终端的发展可能影响GSM相关手机的采购,但在一个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亿的市场,TD二期采购量仅有20万部的事实对主流手机厂商难有说服力。

事实上,业内普遍相信中国移动大幅提高对TD-SCDMA的投入并不是出于运营需求,而是为了响应国家“保8”促增长的号召。有趣的是,尽管存在手机终端匮乏、网络覆盖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等诸多问题,TD使命并不会让中移动进退失据——相反,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赢得了主动。

中移动如何消化“鸡肋”

虽然在3G市场上处于不利位置,中国的特殊环境却让中移动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首先,距离DoCoMo开通全球首个3G网络八年之后,中国才正式发放3G牌照。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原因,LTE彻底击败WiMAX成为多数运营商的4G选择——AT&T和Verizon已率先表示准备在2009年开始升级至LTE网络,2010年进行正式商用。在全球3G生命周期几乎过半,主流技术向LTE发展的趋势下,中国移动选择了向LTE倾斜的策略。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小庆表示,未来60%的投资都将用于TD向LTE的演进。此外,中国移动在TD二期采购中明确表示,所有设备必须支持向LTE的平滑过渡,并且基站等平台将来也可以与LTE共用。相比对TD的冷淡,主流厂商对于TD-LTE明显抱有更大的热情。在刚结束的世界移动大会上,不单普天和大唐展示了TD-LTE样机,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对TD-LTE和FDD-LTE的融合也表现的非常积极。

基于目前的技术和产业链现状,靠TD在市场展开竞争,中国移动几乎没有胜算。但在相近的投资额下,利用发展TD为契机,引导产业链向TD-LTE和FDD-LTE融合发展,由此直接跳过TD作为3G的发展阶段,重新回到世界主流技术标准,并且获得广泛的主流厂商支持,不失为一个巧妙的策略。同时,距离下一轮世界范围内LTE的准商用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TD这条鸡肋反而有可能让中国移动抢在所有人的前面,成为业务能力更强的下一代运营商。

尽管相对于从WCDMA平滑升级到FDD-LTE,TD-LTE和FDD-LTE的融合仍需要更多投入,但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在LTE上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华为最近为TeliaSonera成功部署LTE网络的经验,都足以说明TD-LTE之路比TD-SCDMA更好走。根据ABI Research数据,目前已有18家运营商宣布了LTE部署计划,除了AT&T和Verizon以外,多数运营商将正式商用时间安排在了2011-2012之间。而对中国移动来说,香港LTE频段的竞拍成功更是为其积累相关经验做好了准备。

TD运营商还是TD终结者?

通常情况下,选择怎样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战略,应是运营商商业决策的结果。但中移动选择TD-LTE和FDD-LTE融合发展的战略,却来自各种非商业因素的压力——正因如此,中移动和TD勉强结合的后果,很可能会加速中国多年投入开发的TD-SCDMA走向毁灭。

首先,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理论上的生命周期大约为20年,但按照中移动的策略,在TD正式投入运营两年之后,就可能全面升级到LTE。从厂商投资回报的角度,这完全是难以接受的。

更可怕的是,由于LTE的融合策略实际上是TD-LTE向FDD-LTE兼容的过程,这将直接造成了中国国内厂商多年积累的TD-SCDMA技术优势丧失殆尽。根据3GPP对TDD-LTE和FDD-LTE融合的定稿版本,标准融合直接会降低国际设备商进入TD-LTE市场的门槛。

因此,中移动的LTE融合战略,实际上破坏了TD-SCDMA的生命周期,并且放弃了已有的技术积累,重新让国外设备商占据了技术主导地位。因此,这样的融合策略,实质是中国移动边缘化TD-SCDMA,最终跳过TD重新拥抱世界主流技术的过程。

谁对TD负责?

融合策略很可能将中国多年投入的TD-SCDMA毁于一旦,但中移动并无太多选择。虽然带着国企标签,但香港上市公司中移动更需要对运营业绩和全球股东负责任。而三张3G牌照同时发放的现实,以及竞争对手凶猛的发展态势,更让移动摒弃了对TD的幻想。

TD-SCDMA的终结还将带来整个TD产业链的沦落。目前TD产业链——从上游的芯片,网络设备,到下游的终端乃至某些测试软件和设备——基本由国内厂商或者合资厂商开发提供。如果中移动按照传统的3G运营路线图发展TD,国内厂商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这也符合中国支持自主创新和本土企业的初衷。但中移动迅速向LTE转移的战略,将早早断送了国内TD厂商的收入来源,不单令TD前期投入得不到回报,也让产业链失去了倚靠的平台。可以预见,中移动的融合策略越成功,中国国产3G也会越迅速地寿终正寝——只在LTE前面留下一个前缀符号。

作为一场昂贵的自主创新试验,TD无疑失败了。中国需要另外寻找真正结合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技术道路。

顶:30 踩:5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15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141次打分)
【已经有153人表态】
22票
感动
18票
路过
17票
高兴
19票
难过
28票
搞笑
11票
愤怒
15票
无聊
2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