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和谐生产方式:知识管理如何分类?

热度567票  浏览31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20:59
工业绞盘

最近蓝兰公司的OA开始实施了,个人工作计划、电子邮件、工作流、档案管理什么的都好做,但做到知识管理的时候,信息中心主任张成有点晕了。

蓝兰公司是一个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做气泵、橡胶制品。公司一直在转型,期望把现在2个多亿元的制造业规模进化为20亿元左右的行业渠道销售规模。也就是借助自己现在的销售渠道、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种,除了保持传统产品的优势之外,还要通过OEM、代理、贸易等方式专门做汽车发动机以及周边部件的渠道和服务。

不是知识仓储管理

用董事长魏武的话说,就是要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从制造向贸易再向行业服务的三级转型。董事长非常看重知识管理,他经常在会上说,今后公司的运作就是“人脑+电脑”。

“人脑+电脑”是什么?一是数据,二是知识,需要“两脑”共同努力形成优势的就是知识。公司的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的仓储管理,而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全程管理,它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更要满足未来的需求。

最近董事长邀请了专家来公司专门讲授GB/T19580的内容,GB/T19580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事实上是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系。在培训中张成和其它部门的同事都认识到,这个体系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方面它是指导而不是强制,另一方面,它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有深度,也有广度。许多原则已经是国际上优秀企业所证明了的。

知识结构怎么分?

“我们的知识管理在结构上是否就按照GB/T19580所指引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等七个方面来做呢?”张成想。

目前公司有许多知识是按照传统“功能性”的接近档案管理方式来管理的,比如把公司知识分为:规章制度、产品知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社团活动、企业文化等,而且他所了解的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软件公司也推荐这样做,公司里面的大部分部门也觉得这样做比较方便。

董事长却说,不是这样的,蓝兰公司知识分类的方式要改变,具体什么张成他们先琢磨琢磨。GB/T19580中的要求是否合适,先做评估,尽快给具体意见。董事长在这个方面很厉害,他还言,知识结构反过来会决定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最终也就决定着蓝兰公司商业模式。知识管理不是小事情啊!

就是老板的这个要求让张成有点晕了,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起来,甚至格外重要。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形成支撑整个公司顺利转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肯定不行,新的分类方式又难以确定,看上去不很重要的工作,公司又这么重视。如何选择一个既满足现在又满足未来的分类方法?如何让这些知识流畅地被用起来,驱动“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商业模式”这个链轮?

张成很困惑,如何拿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

设计渐进演化的知识结构

王甲佳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7月18日第27期

张成遇到的问题,其实一不是技术,二不是管理,而是战略。他的董事长胆略太过人了,魏武说要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从制造向贸易再向行业服务的三级转型,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提出了“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商业模式”这个链轮逻辑,看上去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笔者非常能理解这个董事长的意图,这可不是一般的老板,他是一个头脑在知识经济时代,身体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老板。这个知识结构的设计难就难在这个方面。

董事长说“蓝兰公司的知识分类的方式要改变,具体是什么,你们先琢磨琢磨。GB/T19580中的要求是否合适,你们先做评估,尽快给我具体意见。”这体现了他前瞻又务实的特别作风。

根据笔者的初步了解,GB/T19580即《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

它与GB/T 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依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这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董事长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蓝兰又不能全面地直接采用GB/T19580的结构,那样非常可能形成一个用知识经济来格式化工业经济的局面,是企业的一场灾难,所以董事长要张成琢磨琢磨。也不知道他现在琢磨怎么样了。这里姑且结合笔者的一些体会,提出粗浅的建议,供张成参考。

强调知识结构的渐进性设计迭代的知识结构

恰如董事长所说,企业要从制造向贸易再向行业服务转型,每个阶段所需要的知识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也是有相当继承关系的。

这里不清楚蓝兰公司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但是有一点看上去是确定的,公司还是要长期坚持在所在的汽车配件行业里面做事情。不会做那种非相关多元化的,至少也是“同心多元化”,这就为我们明确了,做迭代的、可继承的知识结构是完全现实的。这就是确定性,就是张成可以把握的一个重要的点。

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是GB/T19580知识结构的一级类目,下面还有22个二级类目,分类方法与我们工业经济下的差别很大。要走到这一步,不用渐进的策略是不行的。

幸好在知识的“原子”一级上我们是完全可以把握的,最细一级的知识是可加工但不需再分。这样对于具体知识而言,它戴什么帽子是不怎么重要的。但是“帽子”确实体现了工作的思维逻辑与方式,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企业在不停地进化,各个阶段的帽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知识结构的迭代特性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所以笔者认为,规章制度、产品知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社团活动、企业文化这样的分类,现在还是很合时宜的。张成一定要在这一点上去说服董事长,至于怎么从现在的这个结构演化到与GB/T19580呼应的知识结构?这个需要公司和专家的智慧设计具体迭代方式。

张成所需要承诺的是,在技术上一要方便各种“知识原子”的生成,二是要方便“知识原子”可以换“帽子”。当然,具体“知识原子”一定有一个版本的管理,以保障它不停地在演进,否则光擅长造“帽子”是不能彻底解决知识管理问题的。

老板经常会超越现实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能超越现实去做事情,一定要把这个过程描述好,让老板的思考可以从空中落到高速公路上来。

“模式语言”是最好的

知识分类方法

侯象洋 东经CPS中心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7月18日第27期

张成的困惑在于他太懂知识管理了。而作为这种“知识管理”脱胎于工业化生产时代的文件管理,当时文件的性质是出了问题后进行查对的。为了搜寻的方便,采取了把知识分为:规章制度、产品知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社团活动、企业文化等的分类形式。这种“知识管理”说白了,是知识仓储管理。

如何更好地使用知识

知识是为了应用而存在的,没有用处的知识就是知识垃圾。知识结构分类的目的理所当然也是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些知识,在知识生产中,知识是原材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知识结构分类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应用的有效性;

2.知识管理的方便性。

知识应用的有效性指的是怎么进行知识结构分类能够使用起来更方便,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这里,有效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效性。离开了具体的使用的方法和过程,知识应用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蓝兰公司要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从制造向贸易再向行业服务的三级转型。明确提出:“公司的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的仓储管理。”作为服务,就是知识生产。当然,知识结构分类也必须从满足这种知识生产的要求来进行评估。

这时,笔者记起了赵树理写的一篇名字叫《陈秉正的手》的文章。 文中,在中学生模仿陈秉正用手抓柴刺破了手后的情节中,那两只手确实跟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好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但是,在农业劳动中,经他手垒起的石头地堰,从来不会塌;经他手压的熏肥窖,从来不会半路熄了火。

在实际农业劳动使用效果中,陈秉正的手的确是一张合理的手。但是,为什么描述出这双手来的不是陈秉正,而是赵树理呢?显然,伸不直的手是没法握笔杆子的。知识结构分类就像设计一双手一样,首先要根据用来做什么,并结合怎么做来进行设计。

管理维护是关键

知识是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的。随着蓝兰公司战略的实行,公司的业务在变化与发展,当然,作为基础支撑的知识也需要发展。知识的发展主要靠对知识的管理维护来完成。怎么才能使得维护更加方便有效,也是知识结构分类的重要评价依据。

知识本身就是有分类的,一类是一个量化的值,记录了一种状态;另一是描述了一种方法,记录了一个过程。往往,两者盘曲在一起,密不可分,一同构成了知识的生命体,随着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完成着自己的产生、进化和淘汰。

当知识片段中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条件、问题本身以及解决的方法与结果的时候,这就构成了这种有生命的知识的最小单位—模式。我们在应用知识的时候,是以模式为单位进行使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翻开公司文件的时候,我们按照遇到的问题,搜索切合的部分进行引用,而不是整篇文件进行引用的原因。

于是可以说,知识结构分类本质上就是对模式进行分类,是对模式的结构化整合。在一个新兴的管理门类中,他们把经过结构化整合的知识库称之为“模式语言”。

以问题导向找解决方案

按照“模式语言管理”的思路,知识结构分类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知识加工成模式

模式是知识生产的原材料。知识只有抽象拆分成为模式才能够直接使用,于是这里说模式是知识生产的原材料,而非知识是原材料。就像水饺的原料是面粉而不是小麦。对于一个知识系统也是如此,首先应当分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式。就像加工小麦一样,把知识放到粉碎机里面,磨细分离成为面粉、麸皮。

第二步,把模式进行群组

因为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相互的支持与互补关系,也就是说,模式与模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就像“面粉和麸皮的组合方式”这个模式离不开“面粉” 模式和“麸皮” 模式一样。一个模式要生存,就需要其它模式的支撑。按照这种相互支撑关系,对模式进行群组。

第三步,对群组后的模式进行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知识有效使用和维护的需要,结构分类的单位是模式群组。通过分析群组之间的关系,形成大的群组,最终形成一个能解决一类问题的大模式群组分类。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有效应用,又能有效维护的有机的知识结构分类。

用“模式语言管理”的方式进行知识结构分类,不但可以围绕企业经营“主题”,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储存起来,而且可以结成一个知识之网。

由于所有“模式”都是问题导向的,员工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式”都是针对某一个单纯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地组合出无穷多的具体解决方案。这张知识之网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和工具,可以逐步发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从而实现蓝兰公司董事长的梦想。

如何选择一个既满足现在又满足未来的分类方法?如何让这些知识流畅地被用起来?核心是在运动中积累知识,让知识在运动中产生新的知识,不管看到或者感知到有什么知识体系对企业一定有什么价值,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让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同步,这样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管理的手段与目的问题。

顶:24 踩:5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5 (16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 (164次打分)
【已经有166人表态】
35票
感动
23票
路过
17票
高兴
20票
难过
19票
搞笑
12票
愤怒
20票
无聊
2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