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在线支付市场升温 行业规范成当务之急
网络购物曾经是中国电子支付赖以生存的土壤,但在依赖C端用户摆脱了曾经的萎靡之后,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如今已渗透到了经贸体系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工具属性也得到了凸显,其自身业务范围也开始向B2C、B2B,以及传统的结算业务领域延伸。
企业端支付市场井喷
金融危机带热了B2B电子商务的应用,2008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96万亿元,年同比增长39.4%,呈现井喷式增长,整体交易额占到了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98%,是电子商务的绝对主流。据预计,2009年,B2B仍将是电子商务的主角,并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它的带动下,第三方支付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市场重心由C端转向B端后,B2B和B2C领域的支付需求增长将成为第三方支付新的增长点。
第三方支付作为电子商务产业链融合的环节,决定了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在这里它提供了两个价值:营销和信用的价值。通过用户交易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和商家的交易模式和行为,进行更有效的数据库营销。可以根据交易数据的积累,来进行信用数据库的积累,互联网由信息的平台演变为支付交易的平台,支付好比信息一样重要。商户是产业链中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直接客户,是电子支付服务的购买者,多数中小型商户没有自建支付平台的能力,通常会选择成本较低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不同行业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程度不同,一些新型的内容服务行业,如游戏点卡和电子刊物,交易的内容是信息化商品,非实物交易,无须物流,他们对电子支付的依赖度就要更高。没有电子支付的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第三方支付向电子商务产业渗透的过程中,交易信息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并迄今依然是众多企业的首要顾虑。目前,造成B2B交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B2B交易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二是交易信息在商家与B2B平台之间传递的安全性。B2B交易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是当前难以根治的如网银欺诈、非法套现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也是绝对的挑战。
第三方支付抢攻B2B领域的愿望显然很迫切,但实际情况却是各厂商相应的软硬件配置参差不齐,并不是都能满足B端用户的需求。环迅支付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之一,与国内同行相比,自2000年成立至今就一直以企业商户为主,因此,在B2B交易平台上的优势显得相对突出。
近期,环迅支付针对不同领域的B端用户,推出了多个B2B支付管理系统。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原有基础收款产品的升级,还有在此基础上新增的,具有专有渠道、多样化应用的,包含周期性支付、(预)授权支付、信用支付、大额支付等多种特色支付业务。此外,在新的B端支付产品线中还有包含多种出款方式的高自动化付款产品和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协助商户灵活调配资金的“资金管理产品”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除原有风险控制体系外,今年,环迅支付还独家推出“现场审核”机制,这项机制是希望在源头上帮助商户解决风险控制的难题,同时寄望于此对不良商户引入起到了根本性的遏制作用,保障B2B交易的安全性。另外环迅支付不久前还推出一个具备国际水准的更高级别的安全系统——AFS系统(神经网络模型),即反欺诈监控系统。由此,环迅支付在B端支付领域的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
把在线支付蛋糕做立体
其实,除了向B端迁移外,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重心还有由航空、旅游、教育转向物流、零售、医药、基金、保险等传统行业延伸的趋势。但这似乎只是趋势,我们注意到,尽管交易规模激增,但电子支付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却略显迟缓,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传统行业领域的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安全隐患的担心。而在这些新市场里电子支付产业基础环境的缺乏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事实上,安全隐患、恶性竞争、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市场尚未规范。从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伊始,牌照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各个支付公司。“无照经营”就像“黑户口”,不说现在多数支付厂商还在亏损,就算赚到了钱心里也不能不踏实。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你死我活式地抢夺地盘都与牌照有着莫大关系。业内有一种声音——很多支付企业不惜以亏损经营为代价的价格战做大市场规模和用户基数,就是希望凭借这两方面力量来和监管层博弈,获得牌照。
一个牌照竟有这么大的能量,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是如此,在国内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政府颁发的牌照不仅攸关企业的生死,更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关键所在。获得牌照的企业就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正规军,没有牌照的企业就只能选择退出或被并购。
毫无疑问,央行对监管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先是意见稿的征稿,再进行登记,再审核。不久前,央行、银监会、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出台。《通知》被业内视为是在为牌照发放预热。这似乎预示着国家监管部门开始真正着手加强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力度。政府选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强化监管力度也绝非偶然。在全球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了绝佳的机会去提升自己的地位,而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的支持。基于这两点,市场一定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去发展,这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国家选在这个时候出台《通知》是因为监管部门觉得市场已经成熟——仅去年一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沉淀资金和收单量就在几百个亿以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必然需要政府出面去监管,因为巨大的市场不能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下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当“牌照问题”解决以后,摆在第三方支付眼前的会是传统行业广泛的应用市场。目前大多数行业都还没有被第三方支付涉足,尤其是传统行业的支付格局大都正在形成中,因此,对各家支付公司来说,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市场机遇。
针对不同行业所做出个性化定制都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许多行业里,电子化程度虽然比较高,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却严重不对称。每家支付企业如果都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这样一来,不同的定位和运营重心会引导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同质化竞争也将最终消除,为市场的格局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对于支付企业而言,摆在我们面前出路不是把市场蛋糕做大,而在于把蛋糕做“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