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000越野电动绞盘 G9000越野电动绞盘 N12000专业电动绞盘 N15000工业电动绞盘 H12000工业液压绞盘 H15000工业液压绞盘 K5000P便携式电动绞盘
K8000 越野绞盘 G9000 4WD绞盘 N12000 专业绞盘 N15000 救援绞盘 H12000 工业绞盘 H15000 工业绞盘 K5000P 便携式绞盘

中国为何没有《科学》?

热度516票  浏览13次 时间:2011年5月04日 16:04
工业绞盘

创刊于1845年的美国《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以枝繁叶茂的葳蕤和硕果累累的华采,早已卓越成了一道风景。她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介绍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这些科技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引领着世界科技新潮流。先后有1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目前该刊有中、英、法、德、日等十多种版本在全世界发行,总发行量每期逾百万份。以每份传阅十人计,骄傲地拥有着千万的读者,从而享有世界盛誉。(科学网关于《科学》)

所幸的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随着“地球村”、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一些国际性科技期刊近年来纷纷进军中国,《科学》、英国《自然》等杂志加大了在中国的约稿、发行力度;《大众科学》、《科学美国人》(科学中文版)、《发现》等变相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成为中国公众眺望世界科学前沿的窗口,也成为中外科技交流的平台。

正如一个分币的两面,与此相对的是,在数量上占据期刊半壁江山的我国科技期刊正处于内外夹击之中。虽然2003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000多种,其中自然科技类近4500种,然而越来越多的期刊拥有越来越少的读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从我国科技期刊总体上说,处于国际同类期刊的中等以下水平,国际一流期刊是空白,真正达到国际化的期刊也是空白。大多数期刊出版周期长,稿源、编委会成员、作者等国际化程度很低,在国际上没什么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至于使我国许多高水平的文稿投往国外期刊上,使我国自己的期刊不能完全直接反映我国科技水平。且大多面目呆板,喜长篇宏论,缺精美图片,难以吸引读者。

以国际通行的期刊评价标准(论文来源、显示度、引证分析)来判断,我国科技期刊的所刊登的论文主要来源于国内;期刊的发行量太小(尤其是英文版期刊),在国外几乎没有什么发行和影响;论文的被引中,期刊自引率和作者自引率过高,少数期刊几乎是100%,很难说具有应有的的国际影响力。(科学时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胜利、祖广安文)不仅与科技期刊数量上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而且也与中国科学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

科学期刊,作为科学普及的园地、科技创新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国民教育的显著位置,在全民族贯注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把科技创新当作民族的灵魂,为交流科学方法、科研成果,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厚的舞台和肥沃的园地。为此,就必须办好科技期刊,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

中国没有老牌《科学》杂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老的中国引进“德先生”、“赛先生”还是近代的事,而中国科学的真正春天则是20世纪80年代,科学本来就很年轻。只是中国作为科技期刊大国、受众大国,却没有知名的科学期刊,则无论如何都是中国科学出版界的大不幸。其症结在于,体制制约已成为科技期刊面临的首要问题。

科技期刊大多由科研院所承办,各自为政,小国寡民,加上行业办刊,自家的孩子自己疼,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自我欣赏,盲目排外的办刊思路,明显跟不上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步伐。而这种体制的根本弊端就是由国家包养,造就了分配大锅饭的机制,科技期刊无生死忧患,只能生不能死,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和国际意识。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因特网、基因工程、月球移民计划……在汹涌的世界科技大潮面前,谁都无法拒绝学习和思考。对有着古老的文明史且正在急速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中国来说,这种学习和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我国科技期刊要承担起科普和科技交流的重任,就必须从旧的体制中解放出来,来一番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改造,就理应打破现有的分块模式,调整期刊布局,实行优化配置,走强强联合和国际合作的新路子。国家可重点扶持几个重点学科的重点期刊,同时转换经营模式。大多数期刊则可以全面放开,让期刊在市场中优胜劣汰,做到能生能死,优生少生,让编辑出版者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把读者当成期刊兴衰的上帝来尊重,从而强化精品意识,力创名牌期刊。学会按照国际规则办刊,通过管理现代化,编辑出版手段数字化,整体面向国际化,出版规模力争集团化等多种途径,打造期刊界的“航母”,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实现中国科技期刊水平的整体跃升。

尤其是要看到,期刊的国际化是科技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事实上也只有放眼世界,站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勇于向新锐学习,向国际一流期刊看齐,取长补短,海纳百州,包括与世界著名的《科学》、《自然》等一流期刊的默契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出版能力和质量。可以相信,打破了体制束缚的中国科技期刊界,一方面靠着中国的科技发展正逐渐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实力,一方面靠着期刊管理工作者不服输争一流的博击进取,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国的《科学》,就一定能迎来科技期刊繁荣的春天。

顶:26 踩:2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5 (19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4 (122次打分)
【已经有141人表态】
31票
感动
15票
路过
16票
高兴
13票
难过
12票
搞笑
20票
愤怒
13票
无聊
2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电动绞盘液压绞盘汇总

欣宇时代

编辑推荐

欣宇时代